黄山摩崖石刻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为善最乐”。我喜欢大自然,喜欢大山,更钟爱镶嵌在山中岩石上的摩崖石刻。它不仅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和景观,更是历史演绎的印记。每每外出旅游,拍摄摩崖石刻、名胜碑林便成我第一目的。有时为了拍摄一处石刻,可以不惜翻过高山峻岭,那种执着难以形容。
黄山雄踞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南歙县、黟县和休宁县的边境。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约154平方公里。这里,千峰竞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尤以 “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四绝闻名天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在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的摩崖题刻更有它的当代性,似有虎踞龙盘之感觉。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270多处,其中碑刻40多处。2004年被列入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摩崖石刻大多刻于风景奇特的悬崖峭壁上,以温泉、北海和玉屏楼景区最多,许多石刻出自历代名家手笔。如“鸣弦泉”、“洗杯泉”史料载诗仙李白手迹,明代戏曲家汪道昆题“大块文章”,清康熙帝题“黄海仙都”,民国期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白龙桥”,国民党元老邹鲁题“大块文章”,著名画家张大千题有“云海奇观”,刘伯承元帅题“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龙头”,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题“青化桥”,当代画家刘海粟题“不可思议”等等。黄山摩崖石刻或咏赞景色、或题名记游、或介绍典故。篆、隶、草、行、楷,各体兼而有之。纵观黄山石刻,均有气势磅礴、书法精湛、刻画细腻、个性十足等特点。
气势磅礴 望而生叹
黄山摩崖石刻虽生于峭壁,制作难度高,但仍不乏大气魄大手笔。在黄山风景区立马峰的峰腰绝壁上,刻有“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其字径 6米 ,“平”字一竖竟长达 9.4米 ,这是黄山最大的摩崖石刻,也是国内名山中罕见的石刻。此题刻由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唐式遵1939年所书。“大好河山”四字刻于温泉之西崖壁,字径 2米 ,参以汉简和魏碑笔意,字体朴实清秀。落款:“中华民国念八年(1939年)春唐式遵题”。石工王文德、朱立宗等刻。
书法精湛 百花齐放
黄山摩崖石刻字体繁多,书写、雕刻技艺精湛。一一品读,胜似观摩一回书法大展。
篆书字体当今所见渐少,黄山风景区温泉石壁所题“阴火潜然”、半山寺路侧“空中闻天鸡”、云巢洞刻“真如关”,玉屏峰上“别有天”和狮石上一个“妙”字,云谷雨过天青溪边石刻“清音”等都为篆书石刻代表。
隶书石刻比较有名的如始信峰的“始信峰”三字、莲花峰绝顶“一览群山低”, 玉屏峰狮石上错落有致的“奇松怪石,天然仙境”、“群峭磨天”等。隶书石刻多分布在黄山风景区前山,前山素以险峻著称,若想登临此处,必历经千辛万苦方能如愿。脚踏群峰顶、立于峭壁处,登高望远、赏美景抒情怀,“欲与天公试比高”、“山河壮阔”的意境中,“一览群山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行书在黄山石刻中占有较重的比例。如“鸣弦泉”,刻于鸣弦泉石壁,字径 60厘米 。据民国《黄山指南》,3字为唐代诗人李白手迹。安徽通志馆《黄山金石表》亦记为李白手书。传说另一处石刻“洗杯泉”同是李白手迹。
楷书石刻端庄中不失优雅,如温泉石壁的“天下名泉”,云谷寺边的“渐入佳景”。像极了黄山这位耐人寻味的大家闺秀。
刻画细腻 独成一家
草书向来龙飞凤舞,在质地为花岗岩的黄山石壁上镌刻笔意表现起来有较大的难度,但是黄山上的草书石刻经石匠们一双双巧手精心打磨后反倒呈现出另一番独特韵味,自成一家堪称精品。如“揽胜桥”、“老龙潭”;松石庵下路侧“得月池”;以及松谷庵路旁“卧虎”等都处理的相当精妙,铁划银勾,各有风姿,很容易联想到黄山的虬曲的松树枝条。楷书风格又大相径庭,各有各的明艳动人,楷书石刻笔力雄浑、端庄中不失婀娜。如:温泉石壁的“天下名泉”;莲花峰绝顶的“突凡撑苍穹”;云谷寺边的“渐入佳景”等都刻写的骨力锋棱、刚健而不失庄重。
个性十足 妙趣横生
黄山摩崖石刻不但书法精湛,还凝练了文人雅士有感于黄山灵韵的博大情怀。如鳌鱼峰上的“大块文章”的“章”为何要出头,语意是做人要出人头地;玉屏峰的“果然”颇具深意,值得回味;再如慈光阁的“听水”,高山流水觅知音,该是多么美的意境呀!
黄山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它使神奇险秀的黄山更具灵妙之蕴。它是“梦笔生花”的真实写照,它是文采与智慧的完美结晶,它更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仙境之旅的大门,带你走进大美黄山。
更多关于黄山摩崖石刻
:西塞山摩崖石刻
:惠州汤泉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