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晋安区鼓山摩崖题刻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19-02-07
点击数:
鼓山摩崖石刻始刻于宋庆历六年(1046年),经历元、明、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摩崖石刻562段,遗有李纲、朱熹、郭沫若等2400多人的题名或笔迹。书体楷、篆、隶、行、草等体,体裁有诗词、对联、题名、榜书等。鼓山摩崖石刻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并为研究历史人物、福建省和福州市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鼓山摩崖石刻 - 介绍
鼓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上,它由“鼓山摩崖石刻”和“千佛陶塔”两部分组成。 ,也是鼓山名胜之一。
鼓山摩崖石刻鼓山摩崖石刻鼓山海拔969米、面积1890公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闻遐迩。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闽二绝“之赞。它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从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条途径:一是从廨院东侧的一条1954年修建的盘山公路约8.5公里,直达涌泉寺前停车场;二是在廨院西侧建了一条空中索道(缆车)到达鼓山十八景区,长达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间有一条石阶古道,道长3.5公里,有2145多级台阶,每隔500米左右就盖有一亭,供游人登山歇息时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过七亭后进山门直达涌泉寺。
鼓山摩崖石刻 - 历史
鼓山摩崖石刻始刻于宋庆历六年(1046年),经历元、明、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摩崖石刻562段,遗有李纲、朱熹、郭沫若等2400多人的题名或笔迹。书体楷、篆、隶、行、草等体,体裁有诗词、对联、题名、榜书等。鼓山摩崖石刻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并为研究历史人物、福建省和福州市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鼓山摩崖石刻鼓山摩崖石刻据记载,鼓山摩崖题刻共有180处,估计全山石刻不下3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岩下石壁上刻的“寿”字,字径为4米,为南宋著名大书法家朱熹所书。纵观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堪称福州碑林,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福州城内,鳌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亦有从宋代至近代摩崖石刻100多处。鳌顶峰上北宋淳化元年吕文促的题名石刻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这是福州宋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于山摩崖石刻,不但保存了许多优秀书法艺术,其中大部分还具有史料价值。
鼓山摩崖石刻 - 题刻数量统计
摩崖题刻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不下300余处,宋代的题刻就达109处,这说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达官赏览胜景的所在。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群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40厘米。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在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径约70厘米,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迹。在大顶峰磐石上刻有“天风海涛”四个在大字,即为朱熹所书。朱熹还写了一字径达四米的“寿”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是福建座崖石刻中少见的大字。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隶、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它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鼓山的景点很多,有名称的就达160多个。这些景点基本上是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涌泉寺在山腰,相传因寺前有一股泉水涌出地面而得名。“涌泉寺”的匾题,是康熙手书。此寺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明代曾两次毁于火,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年间又几次扩建。目前,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布局和明、清两代的建筑物。游览鼓山的人,一般是先到涌泉寺,然后再去寻幽探胜。东路有回龙阁、灵源洞、喝水岩、龙头泉、白猿峡、水云亭、听水斋、甘露松等25景。想欣赏古人题刻的,就走东路。鼓山的题刻,多集中的灵源洞、喝水岩一带,几无隙地。西路庵堂岩洞罗多,最著名的是达摩洞十八景(俗称十八洞)。
:石刻文字
:本溪九顶铁刹山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