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摩崖石刻
滔滔晋江之畔,丰州古郡西隅,九日山岿然而立。
九日山位于南安市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7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
自晋朝以来,九日山便以“溪流演漾、峰峦映发”的迷人景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山麓的西晋名刹延福寺及供奉通远王李元溥的昭惠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摩崖石刻遍布全山,记录着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的巅峰时刻,更承载着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通商往来的历史记忆。
悠悠千载随风而逝,盛衰沉浮,几度兴替。但历史不会被遗忘,而是愈发沉淀出岁月的芬芳。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来九日山参观考察,赋予了这里新的生命契机。如今,20年过去了,九日山是否迎来了新的春天?
一位老人23年的坚守
杂草丛生,坟墓遍地,涧水横流,道路难行。
1989年底,时年35岁的胡家其到九日山文管所工作。他到任时所看到的九日山窘迫不堪。
1991年2月16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到九日山考察的日子,也是胡家其的“决战”之日。
备战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了烧柴需要,当地村民长期砍伐九日山上的树木,绿化美化成了重中之重,仅榕树,胡家其就亲手栽下了20株。此外,修建山门、桥梁、石亭、石路,动员迁移113座近代坟墓。为解决占用现象,胡家其还艰难地做着东边社堂村村民、西边金鸡村村民的思想工作。为保护九日山最重要的摩崖石刻,胡家其特别请教泉州市文物保护科技协会李国清研究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聘请四五名工人,挑水、搭架、清洗石刻群、描红、排水、清淤,对全山石刻群进行防风化、防浸水等技术处理。全程参与指导的他,常常累得腿也伸不直。
来自37个国家的50多位联合国官员考察后留下这样的碑文:“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典礼之后七百余年,我们,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乘坐阿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作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
首战告捷的胡家其并没有就此止步。他23年坚守九日山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
为了弄清九日山上77方古代石刻和4方碑刻的内涵,胡家其常常翻阅史书,了解各朝吏制;时时拜师学艺,学习古文的含义。23年了,过往来客无数,一方石刻上的“盀”字,除了胡家其,只有8人认识。即使是如此生僻的字,胡家其也千辛万苦地去琢磨、请教、钻研。
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胡家其一个人扫了11年的山。他既充当导游,又兼任讲解员,有时一天之内需往返上山五六次。
在九日山文管所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张照片。23年前的九日山,稀疏的树林间斑秃着红土,建筑颓圮;23年后的九日山,密林翠色欲流,建筑气宇轩昂。
立于照片之前,胡家其笑得灿烂:“23年,人生一大半的工作生涯,不遗憾!”
保护,从来不只是一个人的梦想
九日山,有了胡家其,是幸事。如果只有胡家其,便是不幸。令人欣慰的是,还有众多政府部门和文人雅士一直在关注着、支持着。
1961年,九日山祈风石刻、石佛和石佛亭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专款,对九日山摩崖石刻进行保护和修整。1978年,泉州海外交通史馆组织对九日山进行专门调查。1980年2月,九日山成立文物保护小组。1986年,建立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保管所被列入议程,并核定事业编制1名。1988年,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1994年、1997年、1998年、2005年、2010年,联合国官员五次到访考察。200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总协调员亨博士一行对九日山摩崖石刻进行考察。2004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总协调员尤嘎博士一行到此考察。他们的到来,似一缕春风,吹绿了九日山这座文化宝山。省文化厅、国家文物局拨款,港胞林树哲捐资,对九日山进行整治。省政府、南安市政府均下文进行保护。2006年,南安市政府组织对九日山所有石刻进行拓片、照相、电脑制作、存档。从1992年起,南安市政府每年拨款,维护九日山摩崖石刻,近几年费用达到每年20余万元。
修文建志,则是文人雅士的保护举措。1962年,泉州石刻研究家吴文良(1903-1969)在《文物》发表《泉州九日山摩崖石刻》,1964年,该文油印成书。1983年,《九日山志》出版。华侨大学文学院胡萍、方阿离、方任飞联合撰写论文《泉州九日山祈风摩崖石刻在中国新闻史的地位》。2005年10月12日,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九日山专建档案,内容包括保护单位登记表、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环境等共13项26页。200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九日山文化丛书》,包括《九日山石刻与注释》、《九日山名人名诗》、《九日山与海上丝绸之路》等10本分册。
截至目前,《中国文物报》、《福建日报》等20多家媒体均专门撰文报道过九日山。
九日山还曾与宁波、广州、漳州的一些历史文化遗迹等组成海上丝绸之路项目,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杨小川说:“九日山的保护史,就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被逐渐重视的历史缩影。从中可以看到南安走向经济愈加繁盛、社会愈加开明的发展历程。”
胡家其的三大困惑
胡家其坦言,九日山不高、不奇、不峻,它的价值在于摩崖石刻,特别是公元1104年至公元1266年,横跨北宋至南宋的十方十一次祈风石刻。它们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更是记录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尊重文物就是尊重历史。
立于九日山巅,遥想金鸡古港,千帆竞逐,陶瓷、丝绸、茶叶从这里陆续运出,象牙、檀木,胡椒、玛瑙在这里纷纷落地。这成了胡家其每次畅想九日山开发未来时常常做的事。他说,这是给九日山开发定位的基石。
九日山的文物价值该不该用来旅游开发?怎样的开发才适度?这是近几年来,胡家其感到颇为困惑的事。为了保护,必须开发。但怎样的开发才能做到保护?胡家其做了许多的尝试:重新修缮寺庙,建置广场;组织南音队、导游队、舞蹈队、写作队;举办九日山摩崖石刻图片展览;建景区内排水设施,建围墙、建服务设施、店面,整治输电线路等。
但困惑依旧。2010年,九日山的游客人数达到2万多人次,其中缴费游客只有1万余人次。每张门票10元,门票总收入仅10余万元。同样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窟每张门票120元,每年至少接待游客10万人次。
胡家其的第二重困惑,是如何留住人才。他曾经花费大量工夫培养了4名讲解乡土文化的导游,但每月不到600元的收入,让导游们纷纷另谋生路。胡家其已是拿着市长专项基金每月2000元额外工资的返聘员工,他的继任者年轻又没有专业背景,在这个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岗位能坚持多久,胡家其心里也没底。
胡家其的第三重困惑,是如何划定保护区的问题。过去,附近村民建猪圈、建房,盗用过很多九日山的石头,破坏了摩崖石刻。宋代的风狮爷、五代的石将军部分被盗也不是偶然事件。
对此,他倒是有自己的想法:建立分级保护区,分为九日山核心区、延福寺二级区、三级区。
无等岩
佛岩塔
九日山最珍贵的是它的摩崖石刻
九日山新貌
九日山要选择一个怎样的未来?这是历史的课题,更是对我们的考验。
文化古邑的抉择
九日山沉睡着,沉睡了数百年。
再辉煌的物事,在历史更替中,总逃离不了衰败的定局。但即使衰败,仍因留下重要的历史足迹而弥足珍贵。
文物界有句俗语,尊重文物就是尊重历史。那么,花多大力气保护文物,就意味着在城市发展的天平上,历史有多重?
“历史有多重”这个课题的解答,又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个城市的经济有多发达,文化有多繁荣,社会有多文明。
从这个层面上看,对文物的重视程度就是称量城市文明的砝码。
对南安这个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郡来说,历史给予了它太多的恩赐。历朝历代,历史烟云,熏陶出多少饱含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
一边是经济发展硬实力,一边是文化发展软实力。花多大力气发展经济,省下多少力气重视文化,投入多少硬实力建设软实力?这是一个宏观课题。而这个课题,决定了我们能够达到的品位和高度。
从九日山的日渐被重视和保护,我们可以管窥到南安在加强文化建设和重视历史恩赐方面作出的努力。
在文物古迹保护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沉重、艰难的抉择,需要胆识,需要魄力。而每一个抉择,都是我们交给历史的一份答卷。
九日山名称由来
九日山得名有两说。一曰,晋室南渡,中原士族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均在此登高北望,寄托乡思,后每岁重九,泉人登高于此。一曰,古代一道人自言从戴云山最高处到此走了九天路程。《泉州府志·九日山》载:“邑人以重九登高于此,因名。自晋以来,缙绅先生以及方外之侣多登憩焉。”又载:“或云有道人言:‘吾自戴云山来此九日乃到。’因名。”
朱熹曾两次游览
南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起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期间,曾与好友两次游览九日山,留下了感怀诗篇。
第一次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与好友傅自得登游九日山,憩游九天,在廓然亭咏《题廓然亭》以记游,还写下《题九日山》诗,其有佳句:“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观天宇旷,俯叹尘境窄。”此外,还题有《赠岩僧》诗一首:“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不作看山想,白云时复还。”
第二次是淳熙十一年(1184年),55岁的朱熹重到永春拜访年已古稀的陈知柔,嗣而相携游览南安天开八石的莲花峰,吟咏于九日山,寻踪觅迹王延彬手建的“云台别墅”。“几年回首梦云关,次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更多关于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章:九日山石刻
:武夷山摩崖石刻
:和黄金等价的天开图画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