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摩崖石刻《佛》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19-08-18
点击数:
佛,全称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没驮、勃陀、馞陀、步他。意译觉、觉悟者,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是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之人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示佛果之尊贵。对佛证悟之内容,诸经论有种种说法,历代修行者皆以‘至佛果’为其终极目的。
寺院名山多刻佛字,石艺张收集一些《佛》字的石刻和摩崖石刻,来源于河南浚县大伾山。
大伾山,位于河南省鹤壁浚县城东,故又称东山。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该石佛始建于北魏,依山开凿,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古时,黄河流于其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属国家“AAAA”级景区。大伾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各具特色。
书法是我国地道纯粹的民族文化,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弘扬思想的载体。
赵补初题字《佛》石刻
少林寺方丈永信题字《佛》摩崖石刻
有书法必然有书理,书理即书道,也就写字的原则。佛教对于中国书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湖南长沙惠山寺方丈题字《佛》石刻
自佛教传入中国,僧人、禅师在读经之余常挥毫抄写所读经文,以此来传播佛教的教义和扩大佛教的影响;书法家在临池研修过程中也多涉足佛教,或以此静心养性,或借佛参悟书道,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隋唐之后,佛理禅趣更是大量融入书理之中。
《佛》石刻
自文字诞生以来,写字的方法就产生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书法理论很多,但就其技法而论最基本的无非以下三种:执笔法(包括:腕法和指法。腕法即悬腕、提腕、枕腕。指法即虎口、鹅头、五指三法。)
梵文六字真言
运笔法(包括:顿、挫、蹲、驻、回、提、叠、藏、露、方、圆等。)布白法,即在留白上的技法。
以书法为心学。即把书法上升到灵魂的高度。他们认为书法是心灵的写照。心不正则书不正。就如唐李世民在论书法艺术时所说的:“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台湾净土宗学会会长题字《佛》石刻
:资阳市安岳县《檀三藏经》石刻
:张景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