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石刻艺术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19-01-04
点击数:
明代的石刻艺术
明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明代是以汉族统治中国,在夺取蒙古族的政权之后,提出了“恢复中华”,亦即恢复汉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样,也促进了造型艺术之一的雕塑的发展。但是在唐末五代和宋代已经形成的向往盛唐和学习盛唐的社会倾向,明代仍然继续,并且由学习盛唐降格为学习唐、宋。我们从现存的很多制作中,也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明代的手工业技术是特别发达的。这不仅表现在造像技术上,其它的装饰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如陕西岐山太平寺佛像背后的火焰形神光及曲折而富有变化的须弥座,都是在前代造型样式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的意匠衬景如动,植物和彩云等。可以看出是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而塑成的。这与明代的雕漆,织绣等工艺的发展似乎都是有联带的关系。从唐、宋就已发展起来的壁塑艺术,明代有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在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摩崖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处 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 石刻上字迹清晰 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
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
洪熙元年领军至此
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为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1983年在第一碑处修建一阁,第二碑处修建一亭。今摩崖遗迹前方设有陈列室。两块摩崖碑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刻字艺术之美
:华山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