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摩崖石刻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20-04-12
点击数:
在安徽地面文物中,摩崖石刻是其中的一大类型。石刻的含义比较广泛,一般指用石质作为镌刻的材料,雕刻成的各种文字载体或者艺术造型、工具、用具以及装饰物品。 狭义的石刻通常是指碑碣或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是指刊刻于自然岩面或巨石之上的文字 与图案、画像,其特点是不能随便迁移搬动的。摩崖石刻往往直接刊刻于岩表,一般不 加修整。文字题刻的内容多为纪游纪事性质,如诗刻、题句、题名、纪游、佛经、赞咏、 悼念等,存在方式以集中成片的形式,出现于山岗峰峦之间。
安徽的摩崖石刻文物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远在宋代就已引起当时金石学家的注意。赵 明诚在《金石录》中就记载了滁州琅琊山的唐代题刻。清代赵绍祖的《安徽金石略》和 民国徐乃昌编《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时,都有比较集中的记录。建国后随着考古 工作的发展和文物普查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摩崖石刻被发现,其重要者多数得到了妥善 的保护。到目前为止,全省业已发现各种摩崖题刻和碑刻5000多处(块),其中既有几 百个题刻集中成片的琅琊山摩崖石刻、潜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以及九华山、黄山、齐云 山、浮山、齐山、小孤山等名山胜岗,也有较为荒僻的残丘断崖,如青阳刘冲、东至万 罗山、桐城披雪岩、凤阳玉蟹泉、怀远卞和洞等题刻。从年代上看,摩崖石刻最早者是 小孤山隋代石刻。唐代有潜山、滁州、凤阳几处少量分布,宋明清时期所占数量最多。从 隋朝到民国时期,年代上基本没有缺环。
安徽现存的这些摩崖石刻,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具有重要价值。从书法上看,流 派纷呈,争奇斗艳,各具特色。既有真、草、隶、篆、楷多种书法,每种书法又富于变 化,大小不一。文字以汉文为主,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在石刻的作者中,名人辈出, 俊彦荟萃。象唐代李幼卿、钱可复,宋代米芾、包拯、苏东坡、蔡卞、黄庭坚、王安石、 辛弃疾、朱熹,明代朱元璋以及众多达官贤宦、学界名流,都以石刻文字留下了他们的 手迹,是研究书法艺术演变规律和安徽地方发展史以及名人游踪的珍贵文字资料。不少 石刻文字还能订证史书错误,弥补文献不足,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农业、宗教、地 理、建筑、水文、地震、语系等许多方面。
上述许多摩崖石刻,已经被公布为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还成立了专门 的保护机构。在全省文物部门努力下,一些珍贵石刻经过化学封固,增强了抵抗自然侵 蚀的耐力。有关石刻的宣传、展览、出版工作也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随着旅游事业 的发展,作为重要人文景观而又遍布名山大川的历代石刻已经成为各级风景名胜游览区 的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保护好它们,也已经开始摆上各级政府领导 与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常州《甘露禅院碑记》石刻
:华山风光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