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顶山摩崖刻经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19-01-14
点击数:
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东平湖的北岸,1989年发现,引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对洪顶山解开史学界“安道一”身世、经历之谜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东边是属名“僧安道一”的《文殊般若》刻经。经文出自梁曼陀罗仙和僧伽婆罗译本中。全文共98字,文中以佛主如来与文殊菩萨对话的形式,禅释出僧众如何修成大智能到彼岸的“性空”思想,在佛经中具有代表性。书写风格是隶中带楷,楷中带隶,这是中国文字进化从隶到楷的重要特征,其中“亦”字是草书,而“道”字则带行书韵味,“数”字还有罕见的飞白体。两边便是用篆体书有《安公之碑》的风门口碑字谜。还刻有“药师琉璃光佛主”与“大佛”题名,字体之大更是无与伦比。碑西是“僧安道一”题名,刻于高2米、宽1.3米的圭首碑内,书体隶中带楷,并有行书韵味,潇洒流畅,其中“一”字为大写“壹”。北山崖最西是安道一所书《文殊般若经》摘录!
洪顶山摩崖刻经,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
经文字径一般在20至50厘米之间。所有刻字除少量双钩线条刻法之外,均为圆底阴刻。书体多为隶书,有学者评其为“带隶意的楷书”或“带楷意的隶书”。两部分刻字
风格各异。北壁刻经文字较大,均在50厘米上下,文字风格接近于泰山《经石峪》,但比《经石峪》字体结构紧密,凝重中多几分飘逸;南壁刻经字较北壁小, 汉隶风韵,朴厚劲媚,方整中多变化,极似《张迁碑》。《张迁碑》原址即位于洪顶山北面,由此可见该碑当时影响之深。
其它内容的刻字大小不等,有横式、竖式、风格多变,情趣百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一块平滑巨岩上的“大空王佛”4字,有?犀搏蛇之势,通篇既敦实
稳健,又神势飞动。其中的“佛”字,高约5米,宽4米,笔画宽达20多厘米。整个字用笔大起大落,端庄雄浑,末一竖笔呈“飞白”状,又使其多几分“飘逸洒
脱”之韵味,大字旁有安道一书刊等刻字。
刻经文前文后有“僧安道一”题名3处。安道一为北齐名僧,“尤工书法”,其名见于我省邹县铁山、尖山摩崖刻经。考其洪顶山诸刻字,书体风格与邹城市的铁
山、尖山刻字多有相同之处,同有安道一款识,可以说:洪顶山摩崖刻经铁山、尖山刻经年代一致,同出安道一之手。洪顶山摩崖刻经内容之丰富,刻技之高卓
,保存之完整,在我国同时代摩崖刻字中占有一定位置,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洪顶山摩崖刻字除有泰山、铁山刻字之道劲、凝重、高古之外,还有体势紧凑俊逸,秀拔洒脱之特点。
北山崖最西便是安道一所书“文殊 若经”卷上的一个摘录,讲述佛教,“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的性空境界。南山崖有刻经三处:最东边一处是记述中印度高僧法洪的身世及来东土讲经及经文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安道一亦是信奉的中印度大乘僧法洪的性空理论。最后纪年是“大齐河清三年岁次…………纪年”,这是二洪顶最明确的北齐年代纪年,即北齐武成帝高湛二年,(公元563年),在山东乃至全国是最早的刻经纪年。中间是“大空王佛”佛名题刻,全高2米,宽1.3米,其书体风格与北崖同出一辙。
最后一篇经文与“风门口碑”处所刻“文殊若经”相同,但此处字体大近一倍,全用隶中带楷书写。特别是“无”字,更突出的表现出隶的拙朴道劲,楷的工整严谨,不失为一篇精彩的范文。
镌刻经文主要有4片,大致分南北两部分,刻有《文殊般若波罗蜜经》、《仁王经》、《摩诃衍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一部分或某一篇章。经文字径一般在20至50厘米之间。所有刻字除少量双钩线条刻法之外,均为圆底阴刻。书体多为隶书,有学者评其为“带隶意的楷书”或“带楷意的隶书”。两部分刻字风格各异。北壁刻经文字较大,均在50厘米上下,文字风格接近于泰山《经石峪》,但比《经石峪》字体结构紧密,凝重中多几分飘逸;南壁刻经字较北壁小,汉隶风韵,朴厚劲媚,方整中多变化,极似《张迁碑》。《张迁碑》原址即位于洪顶山北面,由此可见该碑当时影响之深。
其它内容的刻字大小不等,有横式、竖式、风格多变,情趣百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一块平滑巨岩上的“大空王佛”4字,有 犀搏蛇之势,通篇既敦实稳健,又神势飞动。其中的“佛”字,高约5米,宽4米,笔画宽达20多厘米。整个字用笔大起大落,端庄雄浑,末一竖笔呈“飞白”状,又使其多几分“飘逸洒脱”之韵味,大字旁有安道一书刊等刻字。
刻经文前文后有“僧安道一”题名3处。安道一为北齐名僧,“尤工书法”,其名见于我省邹县铁山、尖山摩崖刻经。考其洪顶山诸刻字,书体风格与邹城市的铁山、尖山刻字多有相同之处,同有安道一款识,可以说:洪顶山摩崖刻经铁山、尖山刻经年代一致,同出安道一之手。洪顶山摩崖刻经内容之丰富,刻技之高卓,保存之完整,在中国同时代摩崖刻字中占有一定位置,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洪顶山摩崖刻字除有泰山、铁山刻字之道劲、凝重、高古之外,还有体势紧凑俊逸,秀拔洒脱之特点。一些专家学者观后评论说:洪顶山摩崖刻字对研究我国宗教传播和摩崖刻字艺术以及书法探讨都有重要价值。称“大空王佛”为:北朝摩刻之精华、大字之鼻祖。
洪顶山刻经是山东境内最早的摩崖刻经。目前已查明有北齐河清二年、河清三年(公元563、564年)的题记,可知洪顶山刻经比邹城市的四山刻经早7年以上,比泰山经石峪的刻经早约10年,山东境内的刻经均受到洪顶山刻经的影响。
洪顶山又以“双峰竞秀”而著称。双峰的上源有泉,泉水淙淙四季不涸,流过“钓鱼台”,流过“飞来石”,几经飞瀑,注入刻经下方的“净池”。山西邻东平湖,那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的景色近在眼前。这山、这泉与平湖相映,结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洪顶山刻经则是这画卷上镶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不断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太湖林屋山摩崖石刻
:姑苏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