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石刻
蓬莱阁建筑群始建于宋代,宋、明、清多次重修扩建,历代都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在殿廊亭壁间留下大量观海记事的石碑、题刻,现存有二百余处。这些碑文石刻如实记载了蓬莱仙阁历史,讴歌了山海胜境奇观。
“碧海丹心”刻石四个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写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主张抗日救国,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斥。1934年5月,国民党元老李烈钧邀请冯玉祥到蓬莱游玩,共商抗日之计。冯玉祥瞻仰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祠堂后,感慨万千,为表达捍卫祖国河山的赤胆忠心,题联一副:
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
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
爱国儒将李烈钧也题联一副:
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
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李邀请冯将军为楹联补个横批,冯玉祥遂提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敬重冯将军的爱国豪情,把“碧海丹心”这四个字单独刻石嵌在蓬莱阁南边的矮墙上。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塑像。
蓬莱阁的北墙外壁上,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大字刻石三方,字体神采飞扬、气势轩昂。后墙正中的“海不扬波”四个字,为清朝道光年山东巡抚长白托浑布题写。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祈盼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
仔细看“海不扬波”四个字,其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据蓬莱阁志记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军吉野号等3艘战舰开到蓬莱阁外海面,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这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半个“不”字打飞了,伤痕至今可见。内墙的灰皮也遭震落,墙上南海才子招铭山所绘墨竹图壁画被毁,从此绝迹人间。后来,人们用灰泥把弹洞堵上,并把“不”字笔画补上,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山东登州知府鲁琪光和山东督学、东阁大学士裕德的墨宝,都十分珍贵。
“寰海镜清”是清代书法家、山东督学、东阁大学士裕德的墨宝,都十分珍贵。
:大足石刻百年研究综述
:佛家寺院刻字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