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石刻艺术
作者:网络
更新时间:2018-08-18
点击数:
西汉的石刻艺术
西汉的雕塑艺术
西汉时代的雕塑,由于宫殿和陵墓及其装饰的应用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刘邦建国之初,采纳了萧何“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见,在秦咸阳“六国宫殿”(咸阳宫)的启发影响下营建了长安未央宫。以其雄伟的建筑,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其规模和装饰的豪华是可以想见的。长安城遗址中不断出土的富有艺术装饰趣味的砖瓦残片,可作有力的证明。又从文献记载中,也表明西汉时造像雕塑已有多方面的发展,如汉武帝曾于建章宫筑神明台,上建承露盘,用铜铸仙人托盘,高二十丈,大七围。并雕铸了其它铜驼,铜凤等列置宫前,又凿昆明池,池中雕石鲸,长三丈,并雕牛郎、织女像置于池之东、西以象征天汉。唐杜甫《秋兴》诗有“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即是咏此类石雕的。所有这些宫苑造像,除牛郎、织女石像现尚残存外,其它已不可见。现在能见到的西汉雕塑,主要的是霍去病墓前遗留的一组巨型石雕和近年出土的陶俑。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就其造型风格说,明显地是在商,周青铜器雕刻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现实,并吸取了秦代雕塑新的营养而发展形成的。这组石雕群虽然产生在我国封建时代,却很少受有封建意识的支配和形制的约束,而是由身受奴役的雕刻匠师们自由表达的制作。正由于这种原因,才得以创作出这样一批气魄雄大的雕刻艺术杰作。在某些作品的造型上,虽然有的显得过分质朴和粗犷,但这也正说明了西汉时期的雕刻艺术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和在大气磅礴中所显示的蓬勃生气。
《马踏匈奴》石刻,西汉,花岗岩,高168cm,长190cm。现存于陕西平阴霍去病墓。
霍去病(公元前140~117年),平阴(今山西临汾县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曾经6次大败匈奴,后封狼居胥山。可惜的是,他死时仅23岁。汉武帝惋惜他英年早逝,便在自己的陵墓--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巨大墓冢,以纪念他的伟大功勋。霍去病墓前有许多人兽石雕,总数已不可计,现共存16件,其中以“马踏匈奴“主像最为著名,它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去病石刻群的代表。 “马踏匈奴“运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写实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 这件作品是在整块石材上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简练传神,骏马昂首屹立,战败的匈奴武士手持弓箭卧于马下,做垂死挣扎状。作品即说明了胜利的得来不易,又告诫人们不能放松警惕,丰富升华了主题。此作品堪称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卧牛》,西汉,石质,高160cm,长约260cm ,现存于陕西平阴霍去病墓。
在古代,以牛为题材的陵墓雕刻是十分罕见的,此为一例。卧牛以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它的形体庞大,具有一种淳厚强劲的美感和蓬勃的生命力。
:秦朝的石刻艺术
:东汉的石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