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仓山摩崖题刻
平阳县钱仓镇,旧名前仓,有钱仓山,鬼石神岩,满山遍垅。在《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里,摩崖石刻要算它最多,共49条。其中宋代摩崖又居一县之冠,达到26条。摩崖者有达官显要、知名学者、地方名流,他们或单枪匹马慕名来访,或牵群拉帮鱼贯来游。所镌之铭文少则二字,多则303字。在这狭小的地方,竟有如此稠密的历代名人题刻,实属罕见。
滕甫:掀起红盖头
掀起钱仓山“红头盖”的第一人,非北宋滕甫莫属,正是他的“凤凰岩”题字及《凤山》诗,一石激浪,使钱仓山的美名广扬天下。诗曰:“东都野客天性狂,为爱好山穷南荒。凤凰山前日大醉,醉把山岩名凤凰。因思伪国昏无纪,贤俊来藏凤凰死。自从真圣都玉泉,凤子重生卧龙起。吾皇继治兴至仁,万士杂还千祥臻。陋儒昏蒙腹无文,虽在畎亩宁忘君。愿随鸾凤出幽谷,千里为祥趋魏阙。空留岩谷与岩名,千秋常伴山头月。”
滕甫,字达道,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后改名为元发,《宋史》有传,“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约生于宋天圣九年(1030),卒于崇宁元年(1102)。至和二年(1055)举进士,廷试第三。入仕途后,他廉洁奉公,体贴民事,政声很好,历任御史中丞、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封为少师。熙宁元年(1068),神宗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滕甫因与新法不和,与苏轼一样被黜,离开了京城,降职为定州知州。也就是在这时候,滕甫带着仕途的失意,带
着“言不被君纳”的沮丧,来到了钱仓凤凰岩前。
钱仓山动静石摩崖石刻
钱仓山动静石上的明代马性鲁摩崖石刻。
钱仓山起相岩上的南宋宋之才等人摩崖石刻。
钱仓山支阜松台山上的南宋刘恭夫摩崖石刻。
诗人在《凤山》中叹息前朝“贤俊来藏凤凰死”,山中的“石凤凰”刺痛了诗人的心,他不想沉沦,不愿像这“石凤凰”一样老死岩壑,即使屈居畎亩不当官,也永不忘忠君报国。在仕途最低谷时没有丧志和堕落,仍然迸发出积极奋进的思想火花,难能可贵。
许景衡王十朋:来游题诗
约六十年后,东瓯两位南宋时的精英人物——许景衡、王十朋,先后踏着滕甫旧时路,来到了钱仓山,登上了凤凰岩来仪亭。
许景衡,瑞安白门人,瑞安四贤之一,御史中丞,因“倡节用,恤民贫,罢花石纲运,主战斥和”而冒犯了当权的王黼、蔡攸等人被罢官,还乡后,应友人之邀来游钱仓山,题刻了《来仪亭》一诗:“名山海上谁曾到,多谢滕公与赋诗。古寺一从渠去后,新亭还有凤来仪。杖黎独往长搔首,樽酒相逢日展眉。岩谷千秋有明月,只应此意少人知。”
王十朋,乐清四都左原(今乐清市梅溪村)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由于“荐用主战派将领张浚、刘琦”而遭主和派排斥而黜知泉州,上任途中,顺道来访,题刻《凤凰岩》一诗:“凤凰久不至,胡为于此藏。德辉如可览,应不恋高冈。”一个登高相弔,一个凭栏吟啸,忧国忧民,荣辱两忘。
张师敏:重开山
如果说,滕甫对于钱仓山是“名人效应”的话,那么,为之蓝缕筚路的建设者身影,在摩崖中亦屡见不鲜。
有“重开山”摩崖的张师敏,是史载的钱仓镇最早“镇长”。张师敏,字子贤,南宋绍兴三年,知前仓镇兼监镇税,对钱仓山进行了早期开发,虽然方志没有记载这次开发的规模,但从这一时期有摩崖11条,占总数的22.5%;其中注明由张师敏邀请来游的三条来揣测,这位“镇长”的重开山是搞得很有声色的。
而他自己也有在凤雏石上题字:“凤雏石,绍兴四年正月旦日,承信郎镇税张师敏,重开山。”
林仁厚:刻字最多
在岩壁上刻字最多的,要算淳熙甲午年(1174)的林仁厚了。林仁厚,字定斋,钱仓人,进士,官嘉兴府通判,世居钱仓,对家乡山山水水感情至深,要说的话自然多。
其文曰:“谢康乐东游,至镇而返,不知有雁荡,然灵迹终亦露也。凤岩因滕公,名天下。一时岩壑之奇,犹有未经品题者,后游子随所得命名。在山之巅有罗汉洞,半山有望海坛,少西有石鼓、悟公泉、麒麟石。岩侧有欲飞峰、喝开石、凤雏石。若龟诗僧创小亭曰‘来仪’,横塘、梅溪二先生曾留诗亭上。又有所谓凤凰台者,游子之足力尽于此矣。予暇日偶因弟侄二三辈,由燕径间行,得坛如砥,万山对之,松风琅然。少进有蟾蜍石,出旁得一洞,有石室三,中多蝙蝠,洞前有鸂鶒石,石之巅,后为坛,江月照人。下有石门,二石对峙,旁有大石坛,可容十客,江海满前。外有狮子岩,藤萝古木交蔓其上。由此途以出,极为坦夷,不觉举武之劳。始命寺僧治此路,视故道益艰险不可行矣,盖增胜趣者八九。顾此山岩壑之奇,犹未能遍也,剔抉林薮,岂无后来者焉。淳熙甲午夏六月庚申,定斋林仁厚书。”
说谢灵运到过钱仓镇,不免有点证据不足。但这位山水诗鼻祖悠游温州的山山水水,掀起了东瓯山水旅游热,钱仓山就在悠游者木屐下露出了天生丽质,“灵迹终亦露”倒是符实之说。
黄本英:黄石公洞洞主
钱仓山还有一个黄石公洞,相传秦汉时“圯上老人”黄石公隐居于此,但明代乐清诗人何白屡言其非,认为“始由黄公开凿,或误为黄石。非也”。何白曾三游钱仓,其考据当为可信。《民国平阳县志·地舆志三》记载“黄石公洞,洞内岩石幽邃,石级萦迂中有小桥流水。止处可观东海,曰‘山海奇观’。相传宋元间邑人黄本英栖隐处”,说明洞里刻有“山海奇观”摩崖。
黄本英,事迹不详,据后来方鹏的《游前仓记》中记述黄石公洞“虽高下明晦不常,然皆连络绝顶,所至悉有石级以登,石梁以渡。云里人黄本英为之,非为所费不赀,要其胸中有丘壑,乃能布置区划,若是其整也”,是他在洞中筑石径,砌小桥,使景区岩洞连络,幽深迷离。
“风摧雨泐,苔蚀人毁”,志书所载的摩崖石刻,存至今日的已经不多了。但每当拂开“幸存者”的斑斑苔痕,俯首辨认龟坼明灭的字迹,仿佛在聆听古人的窃窃细语,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显得那么宝贵。
:南明山摩崖石刻
:青州云门山摩崖石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