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堂法帖》石刻刻字
位于北京城中心的北海公园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皇家园林之一。宽阔的湖面碧波荡漾,美丽的琼华岛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在北海水面的北岸,有一处古朴的院落,名叫澄观堂。澄观堂由三进院落组成,最里面的院落名叫快雪堂。快雪堂东西两侧回廊的墙壁上各镶嵌着24块书法石刻,每块石刻长1米,宽33厘米,厚10厘米,它们就是《快雪堂法帖》石刻。
北海公园北岸松坡图书院考查《快雪堂法帖》刻石。在第三进快雪堂院内,东西两廊共镶嵌48块刻石,每块石版:长100cm、高33cm,从右至左分上下两块排列镶嵌在玻璃橱窗里。面对《快雪堂法帖》的原刻石,敬畏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不管是涿拓、建拓还是内拓本,其本源就在这里。因此,要研究鉴定《快雪堂法帖》,就应来此地看看原石刻。现将刻石按上墙的排列顺序,及每块石版上的刻帖情况整理如下:
东廊24块刻石
第1石:乾隆快雪堂题记
第2石:快雪堂法书(卷首) 王羲之书(作者名)快雪时晴帖、赵孟頫跋、晚复帖、深以自慰帖、足下家帖、还示帖(王临钟繇书)
第3石:官奴帖、十月五日帖、极寒帖、建安帖 右下见“宫四”小字
第4石:追寻帖、秋中帖、东比帖、清和帖
第5石:乐毅论(帖前隶书“快雪堂法书”磨去) 右下“宫五”
第6石:王羲之临钟繇书 力命帖、承姑帖、节过帖(两帖王献之书)
第7石:为内应公…(闲邪公家传后半部)、慕田帖(王临钟繇) 右下“羽八”
第8石:诸遂良临兰亭序、董其昌跋
第9石:王羲之书 米芾临 四月三日帖、羊参军帖、雨晴帖、春秋帖、佳舍帖 右中下“宫十”
第10石:别已经年帖、俱念帖(蔡襄) 右下“角七”
第11石:登临观帖、墨戏帖、苦雾帖(苏轼)、胡母帖(王羲之)右下“角十”
第12石:东则月台…(米芾书甘露帖后半部)、诸从帖(王羲之)
第13石:王献之书 洛神赋十三行、董其昌跋 右下“宫十六”
第14石:冯铨题跋、洛神赋十三行、董其昌跋 (刻石旧损泐多,字满石两边)
第15石:二十九日帖、兰草帖(王献之)、快雪堂法书(卷首)王洽书 不孝帖、王廙书 祥除帖
第16石:正嘉帖(高闲)、李建中书 与司封诗帖、二月帖(王廙)右下“商十三”
第17石:欧阳询书 卜商帖、张翰帖、人来得书帖(苏轼)
第18石:参军朱巨川(无“睦州録事”四字)、朱巨川告身帖(徐浩)
第19石:鲜于枢跋、诏使帖(无“米元章书”四字) 右下“商五”
第20石:董其昌跋、柳公权书 蒙诏帖 右下“商六”
第21石:颜真卿书(帖前隶书“快雪堂法书”磨去)蔡明远帖(…竟达命)
第22石:蔡明远帖(…于秦淮)、…亦六合(邹游帖)
第23石:吾於淮泗…(邹游帖)、虚八仓帖、奉辞帖 右下“商十”
第24石:亲眷内外…(张即之 上问帖)、鹿脯帖(颜真卿) 右下“羽五”
西廊24块刻石
第25石:寒食帖(颜真卿)、横行帖(怀素)、此斋帖(高闲)右下“商十二”
第26石:快雪堂法书(卷首)宋高宗 唐蟋蟀
第27石:山有枢、扬之水、树聊、绸缪 右下隐见半个“角”字
第28石:瑀豈無他…、有杖之杜、羔裘、鸨羽、…武公宽特 右下“角三”
第29石:兼其宗族…、有杖之杜、葛生、…言胡得焉 右下“角四”
第30石: 延平郭君帖(苏轼)、蔡襄书 持书帖 右下“角十三”
第31石:苏轼书(帖前“快雪堂法书”磨去)天际乌云帖、杭州营籍帖…韶泣求落 右下“角八”
第32石:籍子客曰…杭人多惠也 (杭州营籍帖)
第33石:新岁展庆帖(苏轼)、唯清道人帖(黄庭坚) 右下“角十二”
第34石:快雪堂法书(卷首)黄庭坚书 寄嶽云诗帖…“王瑾之印” 右下隐见 “徵一”字
第35石:米芾书(帖前“快雪堂法书”磨去)丹青引、雍虞集题、…谢宪(与提刑殿院书前部)
第36石:大君子讶…(与提刑殿院书后部)、复官帖
第37石:恶诗帖、珊瑚帖、朱草诗 右下“徵五”
第38石:与门下仆射书(闰月二十五日…芾顿首再拜) 右下“徵八”
第39石:与左丞书、又与左丞书、…禁遂行老(内翰帖前部)
第40石:妻外疾近少…(内翰帖后部)、腊雪帖、…河之阔水(甘露帖前部)
第41石:快雪堂法书(卷首)米芾书(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夫人、(…逍遥子客与) 右下“羽一”
第42石:大司令、少司令、东君、河伯 (补石12cm)
第43石:交手兮东行…(河伯)、山鬼、燕然山铭…载振方业 右下“羽三”
第44石:吴琚书 寿父帖、张即之书上问帖 右下“羽六”
第45石:赵孟頫书 闲邪公家传(前部)…师龙以五月十六日 右下“羽七”
第46石:兰亭十三跋(兰亭帖自定武…得此喜不自)
第47石:胜独孤之…大凡石刻(小字)…待放闸书
第48石:赵临兰亭…丙舍帖绝相似、宛陵刘光旸雨若摹勒(小字)
(注:隶书快雪堂法书为每卷的卷首页;小楷字“王羲之书”等作者名,是入内府后,加刻到帖文前的;括号内的文字是笔者注明书帖作者以及刻石首、尾帖文,以便于核对全帖等说明。另外,11石、19石、20石、24石、37石为木版重刻。)
有关石版的说明
一、这48块石刻上墙的次序,并不是按照内拓本目次的顺序排列的,从东西两墙刻石右下角发现的部分编码就可看出,除了卷首和卷尾的帖文刻石与内拓本一致外,中间各卷的石刻上墙很随意。而且每块石版上的帖文也很乱,常常一石上有几名作者的帖文,也有一人的帖文分开在几块石版上。这就给集帖造成很大困难,所以,每部《快雪堂法帖》都会有不同的编排。
二、这次考据的重点是观察石版上的编码信息,在石版右下角共发现26个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律的标识。对照内拓本目次,这些标识正如我在前文中判断的,是按照重新编排后的五卷本的顺序来标注的。而且,也发现石版的边缘有被打磨成斜边的痕迹,我想这应是磨去原有标识的证明。
三、观察石版,确认故宫涿拓本褚临兰亭的错行问题、米芾《丹青引》、《衰老帖》的空格问题等,刻石上的帖文没有错误,应是故宫本拓印装裱的问题。另外,对照石版帖文,发现故宫涿拓本缺少王羲之《足下家帖》。
四、遍查石版也没找到陆游的题跋。现在,故宫涿拓本、内拓本以及石刻均没有找到陆游题跋,只有瘦长本上发现了该题跋。但是,王连起先生在《快雪堂法书》帖考一文中指出,陆游题跋应在卷四黄庭坚《寄岳云诗帖》之后。不知王先生的这一考据是从何帖上观察到的,因此该题跋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五、在观察石版损泐情况时,隔着玻璃拍了19石、20石的几张照片,回来在电脑上与瘦长本对比时,发现19石《鲜于枢题跋》上有些字体的笔画与瘦长本有异,20石《蒙诏帖》后的几枚印章细观也有差别。当时,心中一沉,原石版在此,如果你的拓本与原石有别,那说明你的拓本不是原石拓本,只能是翻刻本了。随后赶紧将故宫本的照片也放上来对照,这几处差异的地方都和瘦长本一致,难道这两个拓本都有问题?突然想起,马子云先生在《快雪堂法帖》校后记中,提到“《快雪堂法帖》刻石中,有三帖为木版,见于前人著录。可是此次校时,又校对出《朱巨川告身帖》后董其昌的刻跋,也为木刻。在其版右角下有‘木七’二小字。而且此木版右上角又残缺,故二次重刻其他石时,此木版也换为石。除以上以木换石而外,又米书《遣诏帖》,此时末二行‘点’字与‘何’字上半已损,最后刻者‘刘光旸摹勒’之‘摹勒’二字已损。故此也另换一石。又《蒙诏帖》也另换一石,是此帖与他帖石大小不一之故。”依马先生所述,应该是又换了三块刻石。但仔细核对这几块石版的帖文,发现董其昌的刻跋与柳书《蒙诏帖》是同一块刻石,而且那个“木七”小字也不代表是木版的意思,前面所述应是卷二的编码。米书《遣诏帖》则与鲜于枢题跋同在一石。这一偶然的发现,恰恰印证了马先生所述的19、20这两块石版是重刻的。那么,瘦长本和故宫本与这两块石版的刻字和印章有差别,就可以讲通了,同时也进一步说明瘦长本和故宫本是涿拓本。
六、将石版上几处与瘦长本、故宫本差异的地方及损泐痕迹发上来,以作参考。由于隔着玻璃橱窗,单反相机反倒不好使,离远了有玻璃的反光,贴近玻璃,几次都无法聚焦拍摄。情急之下,用iphone6拍,却十分给力,贴着玻璃照,还挺清楚。唯一遗憾就是太近,所照范围小了点,难以获得全帖的面貌。
现将拍摄到的几处石板照片与瘦长本、故宫本、内拓本的对比图,以及“宫、商、角、徴、羽”的部分编码照片发上来,以供参考。
附图
1、瘦长本卷二,米芾《又与左丞书帖》29页,左下见一大片石磹印,但字未损。查第39石,在《又与左丞书帖》相同部位,可见较浅的石磹痕迹。
2、第20石《蒙诏帖》后,几枚有差异的印章。排列顺序为:瘦长本、故宫本、石版照片、内拓本。最明显的差别在“喬”字,横上两点与一点,以及下面“口”和“门”的形态不一样。
3、该页第二枚印章,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涿拓原石的四个篆字与外框相连,而新刻石各字则与外框分离。其次原石字体转折柔和圆润,新刻石则显方正。
4、该页的“宛陵刘光旸摹镌”小字,经放大后,细看“劉”字上部,原石为“刀” ,新刻石与内拓本则缺那一撇,这是明显的差别。另外,“陵”、“摹”几字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5、第19石,鲜于枢跋,瘦长本牵丝映带,十分洒脱,故宫本石损明显,连笔模糊,尤其上横带小勾,疑是石花造成的。新刻石在原石的影响下,翻刻的笔画更显细瘦,还可见到带小勾的横笔,倒是内拓本没看到这一小勾。
6、还是第19石的鲜于枢跋,“隐”字的差别还是挺明显的。
7、“襄”字的上一横与“明”字的“目”,是有差别的。
8、“書”字下面“曰”的那一竖笔,原石刻是向内,而新刻石则向外撇,这是最明显的差异。“曰”上面那两横,新刻不见牵丝带笔,且显得呆滞。
部分刻石编码的图片
北海公园北岸松坡书院正门
二进院浴蘭轩
第三进院即是快雪堂
重新装修后的东廊
西廊
:周原甲骨文刻字
:《南宋太学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