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摩崖石刻(一)
转载自老猫侠的博客图片分别于2010年2月2日、2月23日、3月2日拍摄于乌山
海拔不到百米的乌山,自唐至清,遗留有20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各有其神妙,使山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成趣。
乌山的摩崖题刻以及造像,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
道山亭在北宋熙宁年间为福州太守程师孟所建,并请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风景及福州面貌、风土民俗。明代道山亭曾重修,至清代彻底被毁,现存的道山亭建于1955年。这次修复时,道山亭的琉璃瓦更换为灰色筒瓦,原先水泥制作的美人靠改为木头,碑文由书法家张潜华先生题写。
位于道山亭旁边的“道山亭”篆书,传说为程师孟所书。
这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的“般若台”篆书石刻,也是我国仅存的四块李阳冰篆书碑书之一。据《福州市志》介绍,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与浙江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合称为篆书天下四绝。清代郭柏苍在《乌山志》中引《闽中摭闻》云:“李阳冰般若台篆书二十四字,与处州《新驿记》、缙云县《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世称四绝。”康有为在很有影响的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中说:“篆书大者唯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冲融,允为楷则。”
明末福建最有成就的诗人、藏书家曹学佺有诗赞曰:
当涂称四绝,岩顶迹萧疏。
虽勒唐人笔,实为秦代书。
完全无斧凿,密尔有禅居。
珍重山灵意,宁愁藓剥余。
在《福建省志·文物志·大事年表》中记载着:“本年(1971年),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乌石山摩崖石刻中最珍贵的一方——唐大历七年李阳冰的‘般若台’篆书石刻,被福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前身)一名干部砸毁。”这是一段令人心惊的记录,般若台原址应该在石天景区,现存的这个“般若台铭”是1982年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用原拓本在清冷台侧复制而成。
据《神解记》中的记载:“唐嗣圣十八年,有僧持《华严经》于此,一夕雷雨大作,劈石为巨室,僧遂宴坐其间”,因而取名霹雳岩。
据传宋熙宁初郡守程师孟在这里用楷书题写了“霹雳岩”,清徐家恒有诗赞曰:“峭壁立山隈,一朝分霹雳。老僧诵经处,千古留遗迹。想见鹤飞时,麓前闻卓锡”。
霹雳岩石刻中,记录了绍兴二年李纲因抗金被罢相,参政知事孟庚、李纲等十一人,聚会乌山瑞云庵一事。
这段历史以楷书镌刻于霹雳岩下:
参知政事孟庾宣抚闽部 按视城守回 邀嗣濮王仲湜资政殿大学士李纲 龙图阁直学士许份 显谟阁待制王仲薿 监察御史福建抚谕胡世将 集英殿修撰知福州事程迈 前右正言邓肃 参议官尚书屯田员外郎李易 机宜朝散郎胡纺 干办公事直秘阁马咸 承议郎郑士彦 会于乌石山之长乐台瑞云庵 绍兴壬子正月二十一日
这块石头上铭刻着:
靖康之间 金人犯阙 二圣北迁 逮建炎中兴 天子受命吴国长公主始至睢阳 明年寇淮甸 遂浮江而南避于钱塘 车驾 幸建康还 复入觐 继适江表 会胡骑奄至 循赣水走湖 濒南海而达闽川 馆于福唐之神光 因登乌石山 观李阳冰篆 乃得古人之遗意 越五日而赴行在所 男长卿 粹卿 端卿 温卿侍
绍兴二年仲春十三日 河南潘正夫题
乌山摩崖石刻(二)
:世界上最大摩崖石刻“佛”字
:乌山摩崖石刻(二)